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,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,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,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国众联集团董事长黄西勤表示,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,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企业要把握机遇,充分释放数据价值。
数据资产有待向高附加值转化
“数据资源、资产分散在企业各部门之中,比较零散和碎片化。”黄西勤认为,想要深挖数据价值,企业首先需要整合数据资源,建立统一管理平台,实现数据集中存储、标准化清洗和跨部门调用,从而打破企业内部的数据孤岛。
“这本身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中面临的第一项任务。其次,要推动数据资源的场景化应用。”黄西勤表示,数据价值需要通过具体场景实现,企业需围绕核心业务需求,构建数据驱动的场景化应用框架。
她举例说,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聚焦“城市智慧治理”这一应用场景,依托AI算法、大数据等技术,构建全面的城市智慧治理平台,预警准确率从90%提升到96%,应急处理及时率从90%提高到99%,社会治安事件同比下降41%。
同时,要注意构建复合型人才梯队,提升技术创新能力。
“数据资产管理需兼具信息技术、法律、资产评估、会计等知识的复合型团队支撑。企业应加强内部培训,并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合作,提升数据清洗、建模、定价等核心能力。加大对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研发投入和应用投入,推动数据资产向高附加值转化。”她说。
加快推进数据资产入表
现阶段,数据的价值日益显现,各界纷纷加快数据资产入表探索步伐。
对于数据资产入表的现状,黄西勤认为主要呈现两个特点。
一是非上市公司表现积极,上市公司态度谨慎。根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4年底,共有超过250家非上市公司完成数据资产入表,主要集中在交通、公共数据等领域,部分企业通过入表获得银行贷款。相比之下,上市公司的态度则较为谨慎,只有50多家完成数据资产入表,且入表资产的金额占资产比例普遍不超过1%。
二是行业分化明显。金融、医疗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因数据密度高、变现路径清晰,扮演数据资产入表实践的先锋角色。“这些领域的企业将有可能率先形成成熟的入表模式,从而带领其他行业企业陆续入表。”黄西勤说。
2023年8月,财政部发布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》,并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,这标志着企业数据资源的会计处理正式迈入规范化、标准化的全新阶段。
“但当前,数据资产入表还存在一些难点,主要在于确权与计量标准模糊。”黄西勤解释道,数据资产具备可复制、多主体参与等特性,导致所有权、使用权、收益权的界定存在争议。然而,当需通过法律协议与技术手段交叉确权时,现有政策又尚未明确数据资源持有权、加工权等细分权利的法律边界。
同时,数据价值计量缺乏统一标准。原始数据的采集、清洗、加工等环节成本难以精准归集,且因复用价值差异导致评估模型(如收益法、市场法)适用性不足,使传统的评估方法可能难以反映数据资产的真实价值。
“此外,数据资产入表工作还存在规模化实施成本高、跨领域协同不足、存在合规风险等难点。”黄西勤表示。
更大化发挥数据要素价值
如何推动数据要素发挥更大价值?黄西勤认为,应加快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实践,建立数据资产评估制度,发挥数据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功能,活跃数据资产交易。
“建议在会计法、资产评估法与《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》的框架下,通过完善政策支持、开展试点示范、强化技术支撑等路径,有序并加快推动国内企业,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数据资产入表工作。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,也可以形成引领其他企业的示范效应。”她表示,国企成功案例可提供标准化路径,降低其他企业入表门槛,推动全行业数据资产化进程。
同时,黄西勤建议加大对数据资产评估与交易的支持力度,推动建立公正、透明、高效的数据资产评估和交易机制。推动制定相关法规制度,规定数据资产评估的情形,规范数据资产评估行为,引入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第三方参与数据资产评估定价工作,为数据要素市场参与者和交易各方提供数据资产价值参考依据,解决数据资产交易定价难的问题。鼓励企业参与数据资产评估和交易试点,提高数据资产评估的准确性和公信力,促进数据资产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。
为进一步加快数据资产化进程,黄西勤提到,应加大对数据资产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,充分发挥高校、科研院所和数字化龙头企业资源优势,加强数字化领域产学研合作,推动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数据资产开发与评估的技术人才,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,为数据资产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在具体实践方式方面,黄西勤认为,可考虑举办数据资产评估专业论坛和学术会议,鼓励数据资产评估行业内的合作与经验分享,逐步提高数据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执业水平,促进社会对数据资产评估的认同和需要,激活数据资产评估的价值发现功能,促进数据资产交易,释放数据资产价值。行业主管部门也可在高校开设政府部门、企业部门数据资产专题培训班,占领数据资产管理人才与技术人才高地,切实加快数据资产化进程。
文章转自: 中国会计报